《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30 14:19:42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文讲的是巴金先生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作者在写作上详细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同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本文讲解时,我选择了文章四步走:

一、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识作者

“李尧棠”,笔名巴金,让学生初步认识、欣赏这位作家独一无二的,有着独特写作风格的作家。在教授本本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把自己的想象讲解给其他同学听,再现图中原景,绘制出属于自己心中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小组交流讨论评优秀。

二、重点放在阅读感悟上,结合稳重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三、分析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讨论。

(一)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傍晚时的场景。

太阳落下了山,我们带着灿烂的红霞路过“鸟的天堂”时,面对“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这样的情景时,作者的感慨是“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此句话中作者巧妙的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内心对榕树的喜爱之情,随之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以此继续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虽然喜欢,可作者却依然感到了失望,因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可又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去。

(二)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映入眼帘的是应接不暇的鸟飞鸟鸣景象,作者并详细介绍了鸟的形态、姿势,结尾处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生活的乐园”,再次强调了“鸟的天堂”之名得来之意。

四、师讲解重点词、合作小组小结:

在本文结构全部梳理之后,我采用了强调记忆法,把词语放在了最后来解决;文中的“数目不可计数”,两个生字让学生自己结合前后句理解“榕树树干之多”,“应接不暇”“应”这个多音字在此处的用意是突出“榕树上的鸟儿之多”,与第一次的“枝干之多”形成了鲜明的关系,正因为榕树的枝干之多才吸引来了更多的鸟儿,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其实就是因为有了大榕树才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茂盛的大榕树上吸引了无数的鸟儿来栖息,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在本篇课文授课中,我通过让学生分析、阅读、交流,结合自己绘制的图画意境,让他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鸟的天堂”不仅指“美丽的大榕树”“鸟生活的乐园”,还指那难得一见的“南国风光”,即使没有去过南方,也可以自己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静态、动态”的描写出属于自己心中的好文章。最后我留了一样特别的作业:请你做一名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自己心中的南国风景。让学生在边画画边想象中感受“南国风光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

本次优质课选取了第一组课文最后一篇课文:巴金的《鸟的天堂》,选择的原因一是因为课时恰巧顺延到此课,这是一篇语言非常美的,相信孩子们对此课也很感兴趣。二是因为想从区优质课略读课文的研读中多加领悟,立足实践,真正的略读课文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来。

对于此课,我提前设计了预习学习单,将字词的学习放入到自主学习中来,并且以表格的形式梳理课文脉络,让孩子梳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经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直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为接下来的拓展延伸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在课文感知方面,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就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如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众鸟纷飞”录像,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再引导学生谈感受,将感受带入朗读效果就比较好了。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由于本课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一重点,所以我提前设计看生成单,学生当堂练习“找句子”,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着两种描写方法。随后又将这两种描写方法带入写作:以小鸟的身份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当然此次优质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感谢组里的姐妹们给我提出了这么多宝贵的意见,每一条意见都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在课堂语言上多加斟酌,教学设计上更加完善,给孩子预留出更多的时间用来交流与练笔,抓好重难点,取舍得当,同时也多向前辈们学习,争取在教学这条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格。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也就是说创作者由体验唤起情感,文章是情感激发出来的,阅读者通过文章体验感情。如果文章是一个硬币,那么情感和文采就是这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鸟的天堂》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在准备这堂课时,我用心品读了大师的文章,决定采用“紧扣字词析句读中悟情”的方法突破课文。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课文中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问孩子们如果把“似乎”去掉行不行?以此让孩子们感受用词要准确,一词之差,表达的意思就全然不同,没有“似乎”的句子就变成写实,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 “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颤动”一词说明榕树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每个叶片都吐露出明亮的绿色,闪耀着生命的张力和色彩,所以作者说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4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特别注重了怎样做到用课文去教?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的字,词,句.段以及 ……此处隐藏8772个字……内容。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其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语言规范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规范,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3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述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一样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资料。

一、初步设想

这篇文章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十分容易,所以我采用与

学生交流以的方式开始。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巴金,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文,谈一谈你对鸟的天堂的印象。教师介绍鸟的天堂的资料。第二步让学生再阅读课文说一说鸟的天堂的特点,总结出树很大、很茂盛,鸟多等特点。第三步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或词语。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情去读,读出他的特点。第四步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这样写的好处。

二、课堂成功之处

1、重视朗读训练这是本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我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光让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我的感受。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2、《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个性是最后的情景朗读让学生对整个鸟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感悟。

3、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处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述、动态描述、静态描述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光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一样用意。

四、几点反思:

1、备课务必要深挖教材,越细越好,上课时心里越有数。

2、课堂上要渗透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写作课打好基础。

3、重视引导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4、要重视引导学生透过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去感情朗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4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文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声色兼美。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接着细读课文,体会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大而茂盛的特点。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认识,了解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于是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实景,从而拉近学生与鸟的天堂的空间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能够了解到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句子来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体会大榕树的美。再如在教学大榕树上鸟儿纷飞的场景时,我又借助课件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的欢闹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你看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再让学生仔细体会体会。

拓展延伸时,我请学生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引导学生经历从读到悟,最后到表达的一个完整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

【教学片断】

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板书: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画大榕树?

(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

(生修改画,添上了根和丫枝。)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

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

(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

【教学反思】

让学生上来画榕树,并让学生评画、改画,这一环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能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