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
1.能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懂得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2.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3.能按“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学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激疑导入 :
板书:《第六颗钻石》
围绕题目质疑。
(一共有几颗钻石?前五颗钻石怎么样?第六颗钻石什么样?围绕第六颗钻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与第六颗钻石有关的人是谁?为什么要以第六颗钻石为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后,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珠宝店的售货员,不小心把六颗钻石掉到地上,她拾起了五颗,第六颗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失业者捡到了钻石,心地善良的他听了“我”的话,把钻石还给了当售货员的“我”。)
2.自读课文后,刚才看到题目产生的疑问有哪些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做上记号。
3.自读课文时,哪些字词不明白,用查工具书的方法自己解决。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解释供老师们参考。
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临时:暂时;短期。
建议:向集体、领导等提出自己的主张。
溜达:散步;闲走。
来之不易:得来的不容易。本文指的是作者在当时得到在珠宝店当售货员这份工作很不容易。
偶然:本文指不经常,不是必然的。
珍惜:珍重爱惜。
忧郁:忧伤,愁闷。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焦躁不安:着急而烦躁,不安宁。
关照:关心照顾。
友善:朋友之间亲近和睦。
三、默读课文,寻找问题或自学课文,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1.在自学课文时,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十分努力。”这句话我感受最深。
问题:作者为什么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或为什么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2.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不可思议的情节或句子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然而,就在第15天,出事了。那天下午,有个衣衫不整、又高又瘦的人总在柜台前溜达,从他苍白忧郁的脸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失业者。”这一情节我不理解。
提问:(1)对于一个温饱都有问题的失业人员怎么会有能力,有心情进珠宝店里溜达?
(2)“我焦躁不安,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
提问:课文第四自然段说:“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上,”为什么在找钻石时用“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而不用“像疯了一般在地上胡乱找起来”?
3.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可以填充内容的地方用“∨ ”标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他缓缓地转过身来,“你有事吗?”他脸上的肌肉直抽动,表情很不自然。”
提问:(1)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闪现出的是什么?
(2)“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提问:她看到手心中的钻石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
4.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本文的重点或含义较深的地方用“( )”画下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于是,我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您知道,现在工作很难找,请多多关照。”
提问:(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母亲常说的话?
(2)她从母亲的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又如:“他也看了看我,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
提问:失业者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5.在自学课文时,对标点产生异议可用“?”表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提问:(1)为什么不在“人”后面点个逗号呢?
(2)这句话什么意思?
6.在自学课文时,把你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兴趣的地方圈起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写第六颗钻石回来后的心情、动作、神态等?
又如:题目《第六颗钻石》
提问:为什么不以《第六颗钻石回来了》为题?
四、快速读文,合作学习。
1.自己快速读文,想答案。
2.小组合作学习,说答案。
3.选出代表,班上汇报。
上述问题的答案归纳如下,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1.“作者为什么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因为在众多应聘者的竞争中,作者通过了笔试、仪表、与顾客交流、推销商品的语言、艺术以及对钻石这一贵重商品技术、工艺的了解等等考核,终于迎得了环境好,薪水高的临时售货员工作。而这份工作又是自己走向社会寻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因此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2.(1)“对于一个温饱都有问题的失业人员怎么会有能力,有心情进珠宝店里溜达?”
(他可能正在为将要过生日的妻子选购一枚既便宜又美观的钻石作为送给妻子的礼物。或者结婚周年的礼物。……)
(2)课文第四自然段说:“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上”,为什么在找钻石时用“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而不用“像疯了一般在地上胡乱找起来”?
(因为她已找遍了墙角和柜底,也就是说她找遍了她认为地面可能存留钻石的地方,然而,结果使她大失所望,因此她盼望出现奇迹,在实际上不可能掉在地面以上的物体上乱翻起来。)
3.(1)“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闪现的是什么?”
(她会说什么?如果问起钻石我怎么应对?……)
(2)“她看到手心中的钻石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
(她看到手心中闪闪发光的钻石,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她望着他的背影心想?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人呀!想到这里她高兴地跳了起来:钻石找到喽!……)
4.(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母亲常说的话?
(2)她从母亲的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由于“我”看到那人的“表情很不自然”,使“我”想到母亲的教诲,使“我”想到捡到钻石的这个人并无恶意,他也许是 ……此处隐藏4286个字……
(2)“脖系五星红旗”部分:“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3)“拒换五星红旗”部分:
①在怎样的情况下,面包店老板提出用面包交换五星红旗?
②“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
③“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4)“花拥五星红旗”部分:
①小组讨论:画出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模拟采访,深入理解。
记者:面包店老板,你为什么要帮助一个你素不相识的中国留学生呢?
面包店老板……
记者:这位中国学生,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什么呢?
中国留学生:……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播放歌曲《五星红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课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引导他们体会国旗在人们心中的意义。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实录及评课
一.导入。
(师放课件)
师:这是什么?
生:红旗
师:能说准确一些吗?
生:五星红旗。
师:关于红星红旗,你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五星红旗是1949年10月1
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
生:我知道它由五颗星组成,4颗小星,1颗大星。
师:中间的大星代表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我们全国人民。
生:我知道它代表了我们中国,是中国的国旗。
生:我还知道《国歌》。
师:自从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有关这面红旗的许多感人的事就层出不穷。请大家打开书读课文,仔细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体会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想用其它东西换面包,但老板却要求我用五星红旗,我不愿意,后来饿昏了,老板把我送到了医院。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我”要去换面包的呢?尽量把话说完整。
生:是我去飘流,不小心出事了,丢失了背包和食品的情况下。
师:课文讲了我在国外去飘流丢失了背包后,宁愿挨饿也不愿拿国旗换面包的事,可我到底需不需要面包呢?(需要)请你拿笔从课文中圈出他需要面包的句子,告诉大家,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画句子)
生:他醒来以后,发现……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转了三天三夜,才来到一个……
师:“荒无人烟”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到处都没有一个人。
生:就是说很荒凉,一户人家也没有。
师:那请你读一读,想像他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着急。
生:害怕。
(抽生读,进行反复的指导和体会,再读)
师:你们能把你体会到的心情写出来吗?
(生动笔写,师巡视)
师:如果是当时是你在那种情况下,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赶快走出森林,找吃的、疗伤。
生:我会感到害怕,再不吃东西会饿死的。
师:怎么样把你感受到的着急读出来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
(抽生读,齐读)
三.思索感悟
师:后来,我终于走到了一个小镇,来到了一家面包家店,遇到了一位什么样的老板呢?请大家读后面部分。
(生自由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板呢?请你们来评价一下。
生:他是一个心底善良的人。因为他把“我”送到了医院,帮“我”付医药费,愿帮助人。所以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他是个喜欢考验人的人,因为他没有要“我”其它的东西,只要我的国旗,他要看我是不是爱国。
生:他是个讲求公平交易的人。因为课文中他说“我是个平等交易的人,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师:老师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那时受了伤,饿了三天,可他还要和我公平交易,我觉得他有点---
生:(齐)冷漠。
师:猜一猜,那个面包多少钱?
生:一元
(8角、1.5元、2元)
师: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面,他却愿帮我付医药费,再猜猜,这医药费大概会要多少钱?
生:二百。
生:五百。
生:一千元。
师:为什么这个老板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因为他看见我不愿拿红旗和他换面包,宁愿挨饿。
生:因为他被我爱国的精神感动了。
师:这样吧!我们读课文,找句子,再小组讨论。
(生读,师课件展示:我摇摇头,吃力地收好……)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从“趔趔趄趄”这个词体会到“我”当时非常虚弱,走路都很吃力,可我也不愿用红旗换面包。
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还从“摇摇头,吃力”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他拒绝得很坚决。
师:体会得真好,你能读好吗?(生读)
师:是啊,我热爱五星红旗,除了这儿,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种热爱。
生:出发时我手举红星红旗,表示我是中国人。
生:在危险时,我把红旗系在脖子上,把背包那些却系在木排上。
师:的确,从这些地方,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文中的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一直以来,也有许多人用实际行动维护着祖国的尊严。五星红旗作为我们祖国的像征,无处不在。
(师课件播放: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联合国升起五星红旗,南极升起五星红旗,香港、澳门回归升起五星红旗。申奥成功、载人肮天……)
师:所以,我的行动感动了面包店的老板,当“我”醒来的时候,看见心爱的五星红旗在鲜花中微笑。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下课。
总评:
本堂课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小语新大纲的精神,也表现出执教者较强的把握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把握住了教材的重点和特色,教学设计精当巧妙。
本篇课文以一面五星红旗线索,紧紧抓住店老板前后不同的行为变化进行探究互动,整堂课流畅有序,层层深入,学生的感情也随着理解的深入而不断深化。
2、以读为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整堂课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想法。在读中体会到“我”对祖国的无比深情。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个小小的不足,在学生自读体会后,评价面包店老板的时候,学生的观念产生了不同的差异,教师在引导的时候方法有些欠妥,值得考虑。
文档为doc格式